由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和靜昕文苑聯合主辦的“承平致遠——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文蔚書畫藝術展”,于5月22日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幕。 2021年的7月,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一百歲的生日。為了迎接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書畫家文蔚以飽滿的熱情,創作出巨幅水墨畫,獻給共和國的締造者。這展出時間是從5月22日至5月29日。 此次上海之行,是文蔚繼2014年全國書畫巡展的延續。與以往一樣,她帶來了幾十件創作,件件精品。不一樣的是,她又開拓出了新的創作風格。與眾不同的她,將更加與眾不同。 畫展開幕式在5月22日下午舉行,地點是本次畫展的主展廳——喜瑪拉雅美術館3A廳。與會的嘉賓有:中國國家畫院首聘研究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陳家泠,中國畫家、評論家謝春彥,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周長江,中國藝術家協會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陳鵬,中國美院教授陸繼華,原上海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祝君波,上海書畫院畫師張弛,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學院院長胡戎恩,軍旅畫家徐賢珮等。 開幕式結束后,眾嘉賓一同參觀了文蔚的最新作品,對文蔚最新的繪畫語言探索,給予了高度肯定。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陳家泠評論說:生命在于運動,藝術的生命也在于運動。文蔚不斷地走出去,走到大山大水中直接接受自然美感的刺激,這是藝術運動的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的運動,是抽象的,看到文蔚不斷地突破自己以往的框框,不斷地在嘗試新的繪畫語言,這就是藝術上的不懈運動。貌似過往的筆墨行動是在浪費,實際上不是,藝術的追求,就是要在不斷的“浪費”中找到突破口,找到最終的風格方案。 業內評論認為,文蔚游走在中國畫上的兩個極限,一邊是氣勢磅礴的巨作,一邊是細膩入微的仕女。如果說去年的文蔚是李清照,今年的文蔚,頗有了些辛棄疾的味道。熟稔于截然不同的極端,文蔚也是前無古人。 文蔚筆下的小女人,小到情竇初開,而又熱情似火。文氏仕女的表情,非常內斂,若有若無,準確地刻畫出少女時代的情愫。文蔚筆下的大山水,大到鋪天蓋地,刀劈斧斫、粗曠遒勁。看過文蔚作品的人,紛紛嘖嘆,這兩種畫風怎能存乎一人之身? 這種孑然獨立的畫風,源于文蔚一直以來堅持著的“孤獨”。在古老的書畫世界,她是一位孤獨的行者。在當代浮躁的世風中,她是個罕見的學者。她認為,獨自一人是最完整的狀態,不依賴,不迷茫,不斷精進,內心方才安定圓滿。 文蔚潛心研究水墨藝術,已有幾十年了。她即承接了中國傳統水墨畫寫意精神的正脈,也繼承了傳統的中國哲學,所以她的路子很正。自幼起,她就在傳統的中國式教育中長大。古代的文人精神,隨著時代大潮慢慢褪色,卻在她的心靈里刻骨彌堅。孩提時代,她就熟讀《道德經》,直到今天,她仍然百讀不厭。最近,她有感而發,用極小極小的小楷抄寫了整部《道德經》,并且頑皮地把“道德經”三個字寫在小字中間。這個頗具現代主義的舉動,被行家看出來了——藝術評論家賈方舟先生造訪文蔚,會心一笑。本次個展,小楷《道德經》也來了。 文蔚常說:“學古人而不似古人,古人也不能似我,我,就是對的。” 創新,是他血液里永不停息的濤聲。 非堅持不可以習得真經,非孤獨不可以排斥雜音。孤獨與堅持,文蔚,一直在路上。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