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省檔案館和程蘭谷生前口述) 程蘭谷(1912-1995)沈丘縣東楊集人,1931年參加革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沈丘縣早期的共產黨員,對沈丘革命做出較大貢獻。歷任:民先教員、教務主任、區委書記、地下工作聯絡站負責人、民教館館長、沈丘縣教育科科長、縣委理論教員、中共沈丘縣委黨校副校長、黨史辦公室主任。 程蘭谷的生平事跡已有多方文字記載,可是簡單扼要。程蘭谷共有3個女兒,我是二女婿,由我繼承養老送終。我與他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程蘭谷經常給我講述他的歷史和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今輯錄成文,以饗讀者。 一、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程蘭谷,一九一二年十月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三歲喪父,由伯、叔撫養長大,九歲開始讀私塾,經過六年的時間讀了《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孟子》、《中庸大學》、《詩經》等,十六歲轉縣立楊集第二小學學習。 1930年春,由同學李賀東介紹給程蘭谷一部書《洪水》,是三十年代械聯作家創造社出版的一部好書,內容盡是進步作家的文章,如郁達夫寫的《誰是我們的同伴者》、《共產與共管》等,對他很有啟發,在他的心靈上初步樹立了共產主義思想信念。 1930年元月,中共中央在李立三的主持下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于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提出了什么“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等左的口號,在這次錯誤路線的指引下進行與國民黨的斗爭。 1930年夏,程蘭谷考取阜陽縣立鄉村師范,地址在阜陽縣西關鎮長官店北首白果寺,學校是初辦僅一班,六十名學生。校長張蘊華是長官店人,1923年入黨,是中共阜陽縣委領導成員之一,掩護職業是阜陽縣財政局局長。教師有曹國勛、王慎修、姜化南、李樹仁等,姜化南是語文教師,他給程蘭谷選編了很多進步文章和詩詞,如蔣光慈的《鄉情》、魯迅的《慈狗》、郭沫若的《女神》、郁達夫的《誰是我們的同伴者》,并給他印發了《馬克思主義淺說》,這就使他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在姜化南的啟發誘導下,日日夜夜翻閱進步書刊和含有革命性的文藝小說,尋求革命真理。曹國勛是學校的軍體教員,字良弼,阜陽縣西南鄉曹寨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26年入黨,曾參加過北伐戰爭,任某團特務連長,出生入死、英勇善戰,后被蔣介石竊取了勝利果實叛變革命,殺害共產黨人。曹國勛為了擺脫軍伐混戰,于1928年受黨組織委派,回鄉與張蘊華開辟長官、曹寨、沈丘集一帶地下工作,張蘊華在長官開辦學校,曹國勛擔任軍體教員,他們在學校開展學運、組織學生會,發展進步學生入黨。曹國勛利用以教程蘭谷英語的機會進行長期的培養教育,講述革命道理,灌輸馬列主義,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從1930年8月至1931年3月,經過八個月的學習和奮斗,得到曹國勛的介紹履行了入黨手續,填寫了入黨志愿書。由曹國勛單線聯系,在他的領導下做黨的秘密工作,散發傳單,張貼標語中,參加夜校輔導等活動。 長官大劣紳郭房坡,利用經濟手段,收買了新黨員張套,由于張套的叛變告密,1931年3月19日上午,從阜陽開來了兩輛卡車,上邊載著七八十個的偽兵,包圍了學校逮捕了老師姜化南和完小教員成有模(后自首叛變)被送到阜陽法院,歷時二十余天,姜化南被處死在獄中,噩耗傳來,革命同志無不痛哭流涕,悲憤不止。 敵人逮捕了姜化南、成有模之后,張蘊華和曹國勛秘密培訓骨干,加速組織暴動,曹國勛在校對學生進行軍訓,而且進行馬列主義教育,并在長官育才閣完小辦夜校,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黑暗統治,啟發群眾起來鬧革命,通過夜校發展一批共產黨員,由他們再到窮苦農民中開展民運工作,串連發動,組織窮人會,光蛋會,農協會,經過幾個月的深入工作,在長官曹寨,沈丘集一帶組織了兩千五百多人的“赤衛隊”,擁有長短槍四十多支,土炮十二門,大刀、長矛、鐮刀、斧頭、紅纓槍一千多把,并做有紅軍帽,繡了革命紅旗。一天,曹國勛通知程蘭谷:1931年3月23日舉行暴動,計劃暴動成功后,先打倒當地的土豪劣紳惡霸爪牙等,然后組織一支工農紅軍開往大別山,建立一革命根據地。可是到了暴動日期,由于準備工作不成熟,未能如期執行計劃,后暴動日期又改到同年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夜。 在暴動之前七月底,程蘭谷接到通知,如期到校,即日見到曹國勛,他說:暴動日期不變,你候通知到集中地點,但始終沒有接到通知。八月十五日晚,曹國勛派交通員去阜陽與張蘊華聯系,途中泄露機密,阜陽縣政府當即發布命令,派保安隊包圍了曹寨。曹國勛得此情報,馬上通知“赤衛隊”停止行動,疏散武器,敵人到曹寨撲了個空,但住在阜陽指揮暴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張蘊華第二天早晨被逮捕了,于同年11月3日在安慶英勇就義,時年32歲。接著安徽省政府又下令,通輯曹國勛同志,八月十六日晨,學生奔走相告,議論紛紛,說什么校長被捕了,學校停辦了,敵人要請剿長官、曹寨一帶等等。瞬時學生走光了。曹國勛安排好一切事宜,即離開曹寨,轉移到沈丘東楊集程蘭谷家中隱蔽起來。他向蘭谷深痛的講述了暴動失敗的原因、后果和張校長被捕的慘痛教訓。談到敵人的動態時說,他們把南京和安徽的部隊都調來了,等等。雖然革命遭到挫折,生命危在旦夕,但他毫無懼色,教育程蘭谷如何加強黨性,如何開展黨的工作,如何發動工人農民和婦女起來鬧革命等整套的辦法,充分表現了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為了開拓前進,樹立堅定的革命人生觀,給程蘭谷寫了一首詩歌:“鳥兒的歌聲清新,喚起了我們的靈魂,沖破黑暗尋求光明,努力奮斗至死方停。前進則紅光萬丈,后退則黑暗如漆,徘徊中途的猶豫者,將永遠為社會所摒棄。”這首詩對他啟發教育極為深刻,十余天以后曹老師要走了,根據現實情況和革命需要,無法挽留,無奈只有護送他一程又一程。一面走著一面叮囑他要前進!革命!程蘭谷問他去哪里?他說:“去大別山”。接著又說,“男兒壯志出鄉關,革命不成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他那壯麗的詩句和激亢高昂的言語是多么令人振奮呀!最后他安排說:“要注意隱蔽、保存實力、待今后聯系”,在臨別之際,程又問他,“我們的革命什么時候成功?”他斷言回答:“還得十年。” 曹國勛走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時時刻刻盼望與他聯系。可是一直沒有聯系上。(1932年曹國勛在霍丘守備戰中犧牲),因而失掉關系。程蘭谷非常懷念他,他深為曹國勤的忠貞不渝、浩氣長存的革命氣節和爽朗大度的神采而感佩。在懷念不止時,程寫道:“月白光寒無人跡,獨自徘徊有何恩,同志離我工作去,相思使我廢寢會。”之句以自慰。曹走之后,曹寨又來了兩位師范同學,曹準和李某某同志,在程蘭谷家中隱居。住了四十五天,待風平浪靜后,他們才返回去。 1931年下半年,因暴動失敗,學校閉封,他在家里一面勞動,一面宣傳鼓動革命,向楊集完小同學趙卓如、張友仁及長官師范同學楊國棟、楊汝賓等宣傳革命道理,爭取他們接受革命真理。到一九三二年春,根據家庭意見地繼續上學。于是就轉學淮陽鄉村師范。在學習過程中,他的一顆革命的心,經常傾注著滿腔激情,一次在國文老師羅卓如上作文課時,出了一個題目——我的苦悶。他大膽的不顧一切的把積壓在心頭的一腔熱血和憤火,記得開頭的幾句是“鋼刀倉倉響,血肉滾滾流,只要滿足了大軍的心愿,哪顧小百姓的尸骨如山丘……”寫有一萬余字,羅卓如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把文章由上到下都畫上雙圈,在發作文時,把全班學生都集中在前面,從頭至尾讀了一遍,他念著贊嘆不已的說:文章好是好,就是太激烈了,文章的最后批語是“激昂慷慨,不愧熱血男兒”后來羅老師又要把他的文章給其他老師看,為了免生事端,把它銷毀了。可是他這篇文章已傳播,在學生中影響很大,這時有些知己同學(呂履中、武綹棠)怕他出事,勸他退學,他當時的心情萬分激動,曾向同學表示,囚獄籠是休息所,斷頭臺是歸宿地。流血者革命,流淚者非。他不退學,繼續呆在這里,在教師中有些研究社會科學的同志對他有同情感(后來羅卓如把他介紹張某某老師和袁凌濤老師。他們不斷聯系、可是不久都被調離了。)在修業期滿時,把他留校了,只留他一人。 一九三三年夏,程蘭谷開始步入新的生活——教書。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里,他經常打聽曹國勛同志的消息。時刻注視著誰是我們的同伴者。一九三五年秋,他在沈丘楊集完小教書時與王文曾(字省三)取得聯系、他是黃埔軍校畢業,地下黨員,但不久他就去部隊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后,他去淮陽十一小學教書和薛璞若老師一起,他政治上很進步,他們朝夕相處,交流思想,促膝談心,頗受教益。他們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利用星期日帶領五、六年級學生下鄉宣傳,發動群眾,組織起來一致抗日救亡。不久淮陽淪陷,學校停辦,他們分離返鄉,回到沈丘。 二、抗日戰爭時期 一九三八年初,華北六省幾乎全部淪為敵手,日軍直達黃河北岸,槐店以北,西北數十縣十分吃緊,沈丘也在人心惶惶、動蕩不安,就在這一個非常時刻,黨領導的光明話劇團從開封來到沈丘演出,在沈丘活動了三個多月。在光明話劇團的具體指導下于1938年4月在槐店穎濱中學誕生了前鋒話劇團。白林閣同志任團長,李恒初同志任副團長。1938年8月,前鋒話劇團來到沈丘縣城,為了建立武裝,奪取政權,抗擊日寇侵略,在縣委的組織推動下,以沈丘縣國民黨政府名義,請求上級黨委派人來沈丘舉辦抗敵人員訓練班,結果由確山竹溝彭雪楓部派來了抗大學生劉金戈、王勇二同志,由劉金戈和偽公安局長張某某任班主任,王勇、賈達夫、趙卓如、白林閣任教官。十月初由趙卓心、白林閣介紹程蘭谷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入黨的還有白芳員、李茂亭、白啟民、王香谷、聞明五、王世起等同志,縣委根據當前白形勢和任務,全縣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區。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同志與沈丘老城留念 1985.5.7 程蘭谷(第二排右三) 程蘭谷任東楊區委書記,王世超任區長、西區李茂亭任區委書記兼區長,南區范乃文任區委書記,王香谷任區長,槐店區區委書記丁長城、區長鄭明五,中心區白芳勛任區委書記,李超民任區長。抗敵人員訓練班第一期結束后,國民黨政府不準繼續開辦了經縣委與有關方面協商決定辦少年訓練班,縣委派程蘭谷和白芳勛、李超民等五人負責,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在老城招收學員開始訓練。 由于我們深入發動群眾,城里四關青少年們勇躍參加,共到學員一千七百多人,訓期兩個月。在分工上程蘭谷任教務主任,李啟民任訓育主任,鄭明五抓總務,其余為教練員。偽縣府為了監視我們,與我們爭奪下一代也派去了趙振華為首的反動分子五人。參加訓練活動。其中有偽旅長楊子超,縣三青團負責人谷燦宇等人。在開學的第一天,就展開一場激烈的斗爭。由于我們在教室內外張貼幾幅標語,引起了他們強烈的反對。在標語上,我們提出擁護抗戰到底,反對妥協投降,他們說這是反動的,不抗戰到底你們就不擁護嗎,曲線救國不好嗎;我黨提出容納各黨派一致抗日救亡。他們主張一個黨一個政府,反對統一戰線,反對聯合抗日;我們提出抗戰高于一切,他們主張先安內后攘外,我們堅持前進,他們主張倒退;我們提倡團結,他們主張分裂,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敵我斗爭十分尖銳、復雜、激烈。然而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堅持黨的原則,奮勇當先,堅貞不屈。 特別是在抗敵人員訓練期間。沈丘縣偽縣長袁滌塵,國民黨縣黨部書記長單希和他們帶著一些流氓打手,以關懷為名數次闖入抗訓班窺視動靜,探聽消息,并在抗訓班周圍,密布特務,偵察情況,搜集情報,以謀對我之策。偽教育局長梁燦鼎,在集會時講話,公開叫罵:“媽的,西華逍遙都赤化了,我們這里也快要赤化了”。講話之間,共匪、共產與共管呀等等侮辱漫罵之詞,不勝枚舉,不一而足。 在敵人造謠誣蔑和百般阻撓破壞的情況下,我們黨利用又團結又斗爭的策略和手段,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勝利地完成了上級黨所交給的——抗敵人員訓練班和少年團訓練班偉大而又光榮的任務。吸收一批共產黨員。發展一大批民族解放先鋒隊員。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的抗日救亡的自覺性。為我黨播種了革命火種,奠定了工作基礎。 在少年團訓練結束之后。此時已逼近一九三九年舊歷年關,抗訓練班主任劉金戈。總結和部署工作。利用年關搞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大力發展黨員和民族解放先鋒隊員。以此擴大我黨力量。同志們都帶著任務紛紛返里。這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程蘭谷回到家鄉楊集,以二十天的時間,發展民先隊員八十余人。發展共產黨員張啟公、張明遠等同志,到一九三九年三月,我縣國共兩黨摩擦越來越明朗化、白熱化。當時我們黨的態度是:“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仁盡義至、委曲求全”。而國民黨反動派,卻背信棄義,不遵守親自簽訂的國共合作條約。暴露了他們的猙獰面目。特別是一九三九年日寇占領武漢、長沙后,對國民黨采取誘降政策,親日派獻媚取寵大肆活動,這時汪精衛已經投降,蔣介石對抗戰發生極大動搖,投降危機日趨嚴重。而反共正是他們投降的前凌。因而國內摩擦紛起。各地慘案頻繁發生。一九三九年六月蔣介石派兵包圍我新四軍設在湖南平江的通訊處。槍殺我新四軍八路軍官兵多人。三九年九月。湖北東部國民黨反動派程汝霖圍攻我新四軍后方機關。慘殺我共產黨員六百多人。同年九月河南確山縣特務和部隊圍攻我竹溝鎮新四軍留守處慘殺我抗日受傷的新四軍干部和戰士二百多人。在這種形勢下,沈丘縣一些頑固分子、反動派,氣焰囂張,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我們挑釁。耍兩面派,蓄意制造摩擦。勒令解散我前鋒和救亡話劇團。無故停辦抗敵人員訓練班。特別是在一九四〇年六月偽縣長張國修從項城調到沈丘后,密謀策劃逮捕我縣黨的主要領導人越卓如,被我們及早發覺,迅速轉移,致使頑偽撲了個空。他們破壞統一戰線。破壞團結抗日,妄想阻止我們革命前進。當時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勢如破竹,銳不可擋。縣委根據黨的指示,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識到當時民族矛盾是主要的。但是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仍然是存在的。日寇頑偽都是想通過地方階級來統治農村。因此我們必須放手發動農民,孤立和打擊地方當權派,鏟除他們在農村的統治基礎,堅決依靠廣大農民在農村中最根本的階級路線。縣委重新研究部署了革命的行動計劃和斗爭策略。黨的核心力量由縣城轉移到農村——東楊集、南范營、大王樓、槐店、界首、灶廟等地區。采取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辦法。在斗爭策略上,與敵人針鋒相對,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反革命的兩手。 程蘭谷于一九三九年十月,遵照縣委指示,以教師的身份帶著黨的任務,冒著白色恐怖和封建勢力的風險,到南范營完小工作。該地是一個最頑固的反動堡壘,偽縣隊第二大隊長張茂軒,偽區區長李介人,偽副縣長蘆子碧,國民黨縣黨部秘書長龐月如、完小校長范喜亭以及大地主大惡霸的代表范子龍、范萬糧等都是一丘之貉反動透頂。他們互相勾結一起,興風作浪把持鄉局殘酷迫害群眾為所欲為。在他們的策動下,青天白日槍殺了我黨黨員韓恩九。他們如猖獗,但是并沒有阻止了我們的工作。到學校以后,與范乃文接上關系,后又調來了丁兆一(縣委)他們三人建立了地下黨支部。在分工上,丁兼任支書,范任支組程任支宣。本著縣委的隱蔽精干、集蓄力量、以待時機,反對性急的指示,嚴肅慎密的工作。在這一年里,發展民先隊員五十多人,發展共產黨員范國凡、范治科、范徑讓等同志。向群眾揭發蘆子碧等一小撮披著人皮的豺狼的罪惡行徑。并發動和組織了貧雇農向地方惡霸范子龍、范萬糧開展合法和抗租的群眾斗爭。同時又發動民先隊員范仙舟,借頑軍新七軍的名義,組織軍隊六百人,在黃泛區活動,準備逐步發展壯大,以加強我抗日力量。后因寡不抵眾,被頑軍殲滅,范仙舟犧牲。 中共沈丘縣委在界首領導的地下活動。 抗日戰爭時期,具有“小上海”之稱的界首。原是予皖邊界上的一個小鎮。地跨沈邱、太和、臨泉三縣。僅有兩千多口人。三九年由于隴海和津浦路淪陷。黃泛區橫亙于隴海路以南。界首就成為敵占區到大后方的通商樞紐。人口激增至十余萬人。成為投機商的樂園。國民黨官僚,政客把界首視為一塊肥肉,都想吃上一口或撈點兒油水,蔣介石的嫡系湯恩伯以界首屬于“重轄區”,要奪界首。桂系軍閥李品仙以界首屬于安徽。要搶界首。東北系何柱國以駐軍名義,要爭奪界首。三方爭奪不休,界首前面是我予皖蘇解放區,是與河南省委聯系的必經之路。因此,國民黨特務軍統,中統均竄到界首,使這個普通小鎮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都躍居重要地位。能否搞好界首地下黨的工作,對我黨我軍關系重大。因此我黨也特別重視界首鎮的開辟工作。 抗日日期在界首工作的同志 程蘭谷(第二排右一) 豫皖蘇魯老干部參觀訪問團回沈留念 1984年5月4日 程蘭谷(第二排右三) 一九四〇年七月上旬上級決定,沈邱縣委由予東地委劃歸予皖地委領導。七月中旬賈達夫調走,由丁兆一擔任縣委書記。上級為了加強對界首這塊地方的領導,決定,召集沈邱、臨泉、太和三縣縣委書記聯席會議。沈邱丁兆一,臨泉宋夢麟、太和宋英等同志在區黨委的領導下。縣委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到界首,區黨委抽調優秀干部馬建中、王振江、馬翔九、五淑萍等同志協助縣委加強界首工作。沈邱從各區抽調了程蘭谷、王子超、董仲珊、項城抽調了劉芳洲,根據工作發展,后來又從沈邱抽調了王子斌《胡凌云》、劉順德等同志,還有原來就在界首作地下工作的馬繼春、馬繼先等同志,成立界首支局。丁兆一兼支部書記。為了在界首重鎮立足、扎根,縣委發動黨員和黨外人士集資一千元(丁兆一二百元、程蘭谷二百元、蔣靖邦二百元、范仙舟四百元)開設了“予隆商行”,又利用馬慧中的社會關系,開辦了“文化村劇院”這就在界首站住了腳步。這時,丁兆一同志即向予皖蘇區黨委匯報有關情況。區黨委認為“予隆商行”,“文化村”各色人等往來雜沓,最便于掩護,但不利于開展工作,乃決定另由區黨委籌資三千元開設益友商店。《益友小商社》成為我黨在界首的地下機關。“予隆商行”四〇年二月開設的作為聯絡站,由程蘭谷<程馨>同志負責,放棄了文化村。 抗日戰爭時期在沈丘地下工作的老同志 程蘭谷(左一) 馬建中同志的堂兄馬潤身在舊軍隊里當過團長,早巳退役經商,在界首開藥店,是個二等紳士,與偽警備司令相識。偽警備司令要他出任司令部參謀長,馬不愿干,我們認為馬潤身到司令部去對我們有利,于是便動員他去,馬潤身任偽司令部參謀長后,便介紹馬建中同志去當付官。我們又通過社會關系,派劉順德同志,到偽警察局工作,董仲珊在地方熟悉擔任地方統戰工作。程蘭谷仍負責予隆商行聯絡站,所有這些同志,統由丁兆一單線聯系。不與其它同志發生橫的關系,這樣就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有利基礎。 一九四〇年在日寇重兵壓境和白色恐怖的腥風血雨中,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敵人動態,確保予皖蘇解放區與河南地下黨聯系的安全,徹底揭露三十一集團軍湯恩伯匪軍和地方偽政府的反動罪行。 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縣委利用三個軍閥爭奪界首的矛盾,有力地打擊了敵人,保證了四面八方我黨地下工作的暢通。開辟了頑軍工作打進偽十五集團軍總部文工團內, 發展了五名黨員,建立了黨支部,并發展了三十多名民先隊員,從此敵人情況我們了如指掌,處處掌握主動權。使湯恩伯無可奈何地哀鳴道:“共產黨在政治上處處走在我們前頭”,就在這重兵駐守的界首,我們的傳單經常出現在他們的辦公桌上。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后,縣委又及時印發了“皖南事變真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命令”等宣傳品,進一步揭穿了敵人反共反人民破壞抗戰的滔天罪行。 我們每次散發傳單之后,湯恩伯匪徒們都是氣急敗壞大打出手,派遣特務、便衣、三五成群,到處搜捕共產黨員,滿以為他們的魔刀能殺絕這里的共產黨,徹底摧毀我地下組織,可是,野火抗不住洪峰,革命的火焰是永遠撲不滅的。大戰犯湯恩伯經常陷于心慌失措,捉襟見肘的困境。 由于我黨領導的革命同志,樹立了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所以工作主動,經常深入活動在敵人的心臟,出生入死無所畏懼,對革命前途充滿著必勝的信心和希望,日日夜夜警惕著日寇的侵犯,時時刻刻窺視著匪軍的動靜,經常是心潮起伏,徹夜不眠。 一九四一年夏,丁兆一同志傳達上級指示,因形勢日趨惡化,為了轉移敵人視線,迅速處理益友商店和予隆商行聯絡站,以便轉移,縣委根據這一指示研究決定性,丁兆一同志到沈臨太三聯中工作,程蘭谷調往沈丘揚集小學,其組織關系,仍由丁兆一直接聯系。一九四一年九月丁兆一調離沈丘,縣委書記由李文敏欽接任。丁走時,將程的組織關系介紹給李文欽,司俊仍任縣委委員,縣委改組后根據區黨委指示研究決定,將益友商店改為益豐花布行,撒銷予隆聯絡站,聯絡站改設三聯中,由馬翔九負責。 程蘭谷與丁兆一合影留念 程蘭谷(左) 東楊集地處豫皖兩省的交界處,是中共沈丘縣委在農村的根據地。也是東揚集區委所在地,群眾基礎好,黨的力量比較雄厚,縣委撒走后,為了加強對農村的領導,四〇年春,縣委派得力干部余函波同志到揚集區負責,函波到職后即召開區委會研究,為了進一步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我們提出容納各黨派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一致抗日救亡,反對分裂,倒退,堅持抗戰到底,反對妥協投降使廣大人民群眾認清國民黨政府腐敗惰落和消極抗日積極參與反共的反動本質,以爭取群眾。 一九四一年,敵人大舉向我豫皖蘇區進攻,同時對我皖北、豫東一帶的黨組織大肆破壞,形勢一天天惡化,巳露身份的丁兆一同志無法存身,于九月調離沈丘,縣委書記由李文欽(李致遠)負責,一九四三年春,李文欽同志在界首又被敵人發覺,匆忙同胡凌云同志轉移到豫東南地委(設在東大山,地委書記吳皓,組織部長李軒,李文欽到那任宣傳部長),四月初,太和縣委書記宋英也轉移到豫東南地委,被分配到禮山縣卡瓦房紡織廠工作(我地下黨的聯絡站),十二日,李文欽送宋英同志赴任,到禮山縣,組織部長林培順同志亦陪同前往。三人首先到卡瓦房北頭聯絡點里找到負責人,談話之后,四人正在吃飯,突然進來兩個陌生人,他們看勢頭不對,立即就向東山跑,敵人用一個連的兵力進行追擊,并開槍掃射,當他們到了山頂進行反擊時,因寡不敵眾,李文欽同志中彈犧牲,宋英被敵人俘虜,林培順因是當地人,山路熟悉逃脫。由于李文欽同志的匆忙轉移和不幸犧牲,因而由他所領導的沈丘黨組織除當時與項城司峻直接聯系的項城司老街,槐店西王樓,淮陽兀術營等三個支部外,其余全部失掉聯系,這些失掉關系的黨員只好在各自的崗位上進行分散活動。繼續堅持斗爭。 程蘭谷與司峻合影留念 程蘭谷(左) 程蘭谷于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工作后,長期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時刻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經久形成的思想信念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囚獄籠是休息所,斷頭臺是歸宿地。犧牲奮斗是求解放的至寶,流血者革命,流淚者非。學習、學習、再學習,前進、前進、再前進。前進則紅光萬丈,后退則黑暗如漆等堅定不移的信仰,堅忍不拔的意志。時刻促使著和鼓舞著他百折不回永遠奮勇前進。因而與黨失掉聯系后,日日夜夜懷念黨和毛主席。時時刻刻盼望丁兆一和李文欽同志,期待著他們回來。雖然失去黨的領導,脫離了黨的組織,但是他并沒忘記黨的教導,沒有猶豫徘徊,仍在為黨工作。一九四三年失去關系,一九四四年,他去大呂營(臨泉陶廟公社)小學教書時一面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又發展了李干(現在湖北五三農場工作)和仇志剛(臨泉人)兩教員為民先隊員。到1946年轉到司營小學(臨泉陶廟鄉)教書,住在呂行正家,發動呂行正與東王老家黨支部書記王文成結合組織地方武裝約二三百人,后被國民黨人摧殘逮捕了呂行正,花了十幾畝地才獲釋。 一九四七年秋趙卓如返回桑梓,解放人民。當時他擔任沈丘縣委書記兼縣長。程蘭谷與其取得聯系。那時程蘭谷正患肺結核病。帶病發動呂履中(臨泉縣人)出來為黨工作,并與他一起組織當地武裝一百余人,四十多匹馬,長短槍一百余支,以加強我武裝力量。并動員社會青年近百人參加我人民解放軍和軍政院校。為了擴大影響,程蘭谷首先把他的兩個女孩程釗(十六歲)、云真(十二歲)送到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八分校。一九四八年初部隊轉移,趙卓如調走,他將程的關系介紹給王子民(八區書記后在商丘地委),曾寫信說:“子民同志,程蘭谷同志忠誠老實,過去曾有關系,請接復之”。王子民同志接信后,立即請示縣委,直到一九四八年八月四日,縣委決定讓程蘭谷重新入黨,沒有后補期。黨藉解決之后于一九五〇年四月通知他參加區委。 程蘭谷大女兒程釗 1948年初李繼勝縣長分配他抓教育工作,11月又叫他籌備沈丘縣人民教育館,任命為館長(副科級),人民教育館是龐大的社會青年業余活動的陣地,內設閱覽室、圖書室、俱樂部等。 沈丘縣解放初期部分老干部座談會留念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日于鄭州 程蘭谷(第一排左三) 三、新中國成立以后 1949年初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劉鄧大軍進駐縣城(目前老城鎮)休整,部隊在休整期間,為了提高戰士們的階級覺悟,還召開了訴苦大會。民教館配合部隊的訴苦大會,在程蘭谷館長的指導下,排練了舊社會使人變成鬼,新社會使鬼變成人的歌劇“白毛女”,在城內皂廟廣場演出:鄭桂馨飾演喜兒,鄭昆峰飾演楊白老,楊木林飾演黃世仁,王廣義飾演穆仁智,劉家琦飾演大春,當演到楊白老被逼身亡,喜兒被搶去抵債,后被奸污,痛不欲生的唱到:我往那里去,我往那里逃時,臺下觀看的戰士群情激奮,高喊槍斃黃士仁,給喜兒報仇,紛紛用柯拉頭砸向舞臺,致使演出中斷,這時,程蘭谷館長走上前臺說:同志們,我們這是在演戲,通過劇情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舊社會對勞苦大眾,受壓迫剝削的苦不堪言的情境,只有跟著共產黨,打過長江去,推翻蔣家王朝,才能徹底翻身,過上好日子。這時臺下,響起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待會場平靜后,演出繼續進行,演出結束后,部隊首長走上舞臺,和演員一一握手,祝賀演出成功。 民教館以青年讀書會為名吸收廣大社會青年一百余人,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活動,上午學習理論,下午排演節目——白毛女、劉胡蘭、兄妹開荒等十幾個節目,很受革命干部和社會群眾的歡迎,在青年讀書會里,擇優參加干訓班學習,進一步提高政治覺悟和認識水平,兩年多來為我黨、政教培訓了職工、干部近百人,有的已成為重要領導干部。 沈丘縣人民教育館青年讀書會攝影紀念 1950.5.14 程蘭谷(第三排 左四) 1951年初程蘭谷調到縣人民政府教育科任科長,兼盆堯中學和師范學校校長,并任教工工會主席和共青團縣委委員。建國初期,新中國的教育方針“為工農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五愛教育,各校廣泛吸收工農子女入學。認真執行“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方針,為辦好學校,正確執行了校長負責制和教師責任制。 1952年暑假專署集中中學師范教師完小校長及各級工友到淮陽參加三反與思想改造學習,當時號召領導帶頭下水,他認真檢查了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一次出水受到全班的通報表揚,在學習改造的過程中,引導教工們對封建買辦法西斯教育方法和腐朽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進行了嚴肅認真地分析和批判,并啟發大家進一步查找根源,分析危害明確努力方向,一些思想比較落后,工作較消極的教師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表示愿在黨的領導下振作與舊思想決裂,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1953年3月省委下達指示,建立理論學習制度,他即由教育科調到縣委會擔任理論教員,于3月去省委黨校學習,內容是經濟建設讀本,時間三個月,結束后回縣,于6月份正式開展學習,由于早就付出縣里開展理論學習,解放初期同志們都很愿意學習,一到講課輔導時都涌躍參加,他為了滿足領導和同志們的要求,長年不回家,冬夏沒午睡,付出全部精力,一心撲到備課講課上,每逢講果時縣委領導走到前頭,這樣更啟發和鼓舞了各機關干部學習積極性,初則縣委規定每天早晨學習,星期1-4輔導,給縣直機關干部講課之后,再給縣委領導班子講一次,后來學習聯共(布)黨史,特別是成允當書記時每逢講課前他安排辦公室主任李榮廷通知各區區委書記和區長來縣聽課后回去傳達,意欲掀起全縣干部學習理論。他感到這樣區干部太麻煩,他就下去分片給區干部講課。這樣做不久就被調到商丘地委講師團了,講師團主體是集體備課,分散輔導(各縣教員還回縣講課),他留在地委輔導地專直和商丘市直的理論學習,內容聯共(布)黨史:由于課備的成熟,很受聽眾的歡迎,在講聯共(布)黨史中結束語由于時間短任務重,剛備好課印成文件發下去,他咯血了。領導不叫再講了,住院了,住院期間縣委領導幾次看他,有次孫文熙書記見他說:你要求回縣工作,我和地委商量一下叫你回去,結果于1958年初帶著地委文件業余政治學校校長委任令回到縣委宣傳部又搞他的老工作備課講了,這時學習改為2.5制,利用星期2、5兩個下午學習輔導,一面輔導縣直機關,一面在機關的縣委學習,利用早晨給槐店搬運大隊講理論課,十幾年來總的學習內容是《經濟建設讀本》、《聯共(布)黨史》和毛主席著作,學習方法是個人學習,集體聽課,小組討論寫心得體會。四個環節有機的結合測驗。總之在省地委的領導下縣委重視,各級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學習,從而使學習運動開展的較好。 1965年12月調他到中共沈丘縣委黨校工作,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 1978年春,縣委任命程蘭谷為中共沈丘縣委黨校副校長、分工抓業務,這時正是打倒四人幫之后,撥亂反正糾正一切冤假錯案。他那時向縣委申請恢復黨籍問題。關于工作問題在縣委的指示下集中局委和各公社干部分期分批舉辦黨訓班——關于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12條)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批判兩個凡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及其他各期黨訓班同志們都是一體分工合作,遵循著黨的意圖積極完成各期黨訓班的任務。 沈丘縣委黨校歡送郭廷岑、程蘭谷、王漢倫同志留影 1985年元月 程蘭谷(中間排 左七) 1981年7月黨史小組成立了,組長縣委副書記田克勤、副組長組織部宋云芝宣傳部劉朋肖、武裝部張部長、成員趙文化、余慶亭和他七人組成下設辦公室,由程蘭谷兼辦公室主任,根據工作需要調國土倫同志來黨史辦工作,82年取得組織的同意,通過協商要請離休教師蘭佩如來縣工作。1984年經過他的提意組織部調來了趙明華、張建為黨史辦副主任,幾年來經過幾位同志的內查外調,積極工作,到1984年春基本上寫成了我縣民主革命時期的黨史初稿。 沈丘縣宣傳系統歡送劉部長歡迎李部長合影留念 1981年8月20日 程蘭谷(后排 左三) 1984年4月五日接縣委組織部通知,按中共周口地委組織部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二日通知,程谷蘭同志從一九三八年十月連續計算其參加革命工作時間。1984年8月(72歲)縣委批準他離休了,幾年來身體多病——肝炎、冠心病、高血壓等各種病魔纏身,但是利用有生之年發揮余熱,為黨為人民做出貢獻。 1995年9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84歲。 程蘭谷與沈丘縣縣委書記、縣長等合影留念 程蘭谷(左一) 作者系程蘭谷的女婿、中國著名書畫家 夏學惠 2016年1月于北京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