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好古樂道”文蔚書畫作品展于西泠印社美術館盛大啟幕。由西泠印社集團與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此次畫展,集中呈現了50余幅文蔚書畫作品,其中,既有最能展現畫家不凡氣度和創作實力的巨幅山水,又有富于現代氣息、抒發女性情懷的仕女畫作,可謂墨韻自在,蔚然可觀。 ![]() 開幕式上,第十一屆浙江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會長陳加元先生宣布開幕并發表賀辭。主持人現場宣讀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先生賀辭,視頻播放了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都海江先生的賀辭。第九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徐鴻道先生,西泠印社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紫升先生,文蔚女士分別致辭。西泠印社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陸元峰先生向文蔚女士頒發了捐贈證書。 為慶賀畫展開幕,陳加元先生在賀辭中賦詩一首: 蔚然自在是文心,個展來杭已八輪,壁上江山開境界,畫中才女長精神。 丹青翰墨流芳遠,靜水清流宋韻深。好古多因求樂道,斯人如玉玉如人。 浙江省統戰部副部長樓炳文先生在賀辭中賦詩: 羈路重逢自在身,梅霖新定出羲輪。 丹青本是瑤池水,紫翠今為姑射神。 記取前年秋月朗,揉成西子晚風醇。 運河北去三千里,遍說文家古道人。 陳振濂在賀辭中說:“文蔚女士近年頻頻舉辦個人畫展,足跡遍及天下。她弘揚中國水墨藝術精神,尤其擅長仕女畫、山水畫創作,她的作品逸氣滿紙,煙云供養,既見才情橫溢,又可知其飽讀詩書和持續不懈的精力投聚。這次展覽,選在西泠印社美術館舉辦,是以中國水墨畫筆墨的酣暢淋漓,結緣于西泠印社所倡導的金石鏗鏘。相信兩種同屬“中國特色”的極限之美,互相碰撞,一定能擦出智慧和美感的火花,帶給人們更多的賞美歡愉與筆墨啟示。“ 王紫升先生在致辭中表示,西泠印社集團脫胎于百年西泠品牌,賡續著印社百年基業。西泠印社美術館作為西泠印社集團旗下公益平臺,始終堅持“大美與共,和而不同”的辦館宗旨,致力于發掘和團結優秀的藝術家,為他們提供展覽展示和對外交流的平臺,在傳承好西泠文脈的同時,共同為文化藝術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 第九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徐鴻道先生致辭 ![]() 西泠印社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紫升先生致辭 ![]() 文蔚女士致辭 ![]() 西泠印社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陸元峰先生向文蔚女士頒發捐贈證書 文蔚受教于著名畫家崔如琢先生,是畫壇少有的、擁有山水畫研究專業博士學位的藝術家。近年來,文蔚一方面在恪守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殫精竭慮、銳意創新,成就了具有個人特色的筆墨語言,并由此屢獲國際和國內大獎,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所收藏;另一方面,她走出書齋,在推廣弘揚傳統中國畫藝術和美術教學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14年起,文蔚應中國文化發展藝術促進會邀請,在全國多地舉辦了十余次“文心蔚然——文蔚書畫藝術展”巡展,獲得廣泛好評,引起藝術界和收藏界高度關注。2021年,文蔚推出承平致遠——文蔚書畫藝術展,并先后于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浙江展覽館、貴陽美術館、江西省美術館隆重舉行。2022年,續接“文心蔚然”和“承平至遠”兩大展覽,文蔚與西泠印社攜手合作,推出了此次以“好古樂道”為主題的個人書畫作品展。 ![]() 在中國文化界和美術界,成立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使命的西泠印社有著“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百余年來,西泠印社不但在發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更匯集了吳昌碩、李叔同、黃賓虹、吳湖帆、啟功等眾多藝術大家,西泠印社也由此成為各界人士尊崇和向往的藝術殿堂。作為恪守中國書畫正源的新一代創作者,文蔚對西泠印社有著格外的情感,并在常年的交流合作中,與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近年來,文蔚先后數次在杭州舉辦個人書畫展,均得到了西泠印社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自2017年以來,文蔚亦有多件畫作經由西泠印社旗下拍賣平臺走入拍場,取得了良好的成交價位。猶為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畫展“好古樂道”的主題定位,亦與西泠印社緊密相關。數年前,文蔚有緣與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在香港見面,感念文蔚畫作中對中國畫傳統的繼承與發展,饒宗頤先生特書“好古樂道”四字相贈,以之為對文蔚為藝之道的評定與贊許。本此畫展,即以“好古樂道“為主題,意圖通過對文蔚書畫作品的集中呈現,探討畫家秉承書畫傳統、深耕中華文脈的為藝之道。 ![]() ![]() 據了解,深悟傳統文化精髓的文蔚,始終在書畫創作中尋求著變化與突破。近年來,她游走名山大川,在師法造化中,進一步提升了個人筆墨的表現力。從此次畫展所呈現的多幅積墨、潑墨、潑彩作品可以看出,文蔚這種在繪畫語言上的新嘗試,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畫作通過墨色間的交融與碰撞,互動與生發,巧妙達成了對空間、氛圍、氣韻的塑造,并由此體現出文蔚對自然時空與傳統哲學的思考。 ![]() 新富春山居圖 97╳360cm ![]() 斜陽映照群山色108╳34cm 在自然造化中汲取養分之余,文蔚還將視角投向對世相人情的觀察,將所感所思落于之紙絹,以傳統技法和當代審美觀念相結合的方式加以表現,遂而在仕女畫創作上實現了新的突破與變化。文蔚筆下的女性或托腮靜思,或憑欄聽雨,或執扇沉吟,既有無雨無晴的從容自在,又有空谷清音般的清幽典麗,其所表達的氣韻與溫情,既與她的山水造境一脈相承,又富含有一份自信獨立的瀟灑之風。 ![]() 紅柿滿枝69╳34cm ![]() 不如莫相知 69╳34cm 統而觀之,文蔚走的是一條比較傳統、正宗的創作路徑。作為女性畫家,她的筆下既有一份專屬女性的細膩雅致、又充溢著磅礴大氣、至情至愛的勃然之氣,讓人不得不為她深厚的文化修養、嫻熟的筆墨技法、敏感的藝術視角而感到贊嘆和驚喜。 敬畏傳統,但又不拘泥傳統,在創作中不斷尋求自醒與革新,是文蔚的書畫創作持續前行的重要原因。適逢本次“好古樂道”文蔚書畫作品展舉辦之際,且讓我們走入文蔚的水墨世界,在畫作中感受文蔚對書畫傳統的體悟、對中國畫創新的實踐,找尋她賦予中國畫發展的無盡可能。 ![]() 湖上紅荷圖90╳68cm ![]() 曉日獨騎 73╳47.5cm ![]() 梅梢 70╳34cm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