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人:張子康 策展總監:許力、房明輝 展覽地點:炎黃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9年7月6日至7月13日 開幕時間:7月6日下午3:00 主辦單位: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中共清河縣委宣傳部 協辦單位:邢臺市美術家協會、中國民商雜志、清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清河縣文聯、清河縣美術家協會 荷而不同 ——吳保國的藝術人生 文/張子康 每次看到吳保國先生的新創作都有一種感動,看似相似的畫面中總能品味出不同的意境。變,貫穿于保國先生的創作,但不變的是保國先生一直以來的心態——淡然的外表下有著一股對藝術的執著。 與吳保國先生相識已有近二十載,相識之初只知他是個活躍的收藏家,愛畫、惜畫、藏畫,更熱心于和藝術家們在藝術上的交流。幾十年來,出于對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吳保國先生一直堅持藝術收藏。數十年的收藏積累頗豐,尤其退休賦閑之后保國先生更是全身心地沉浸在藝術的海洋。尤記得幾年前看到他發來的創作,竟然使我頗為驚喜和驚訝。作為一個“素人”,他的筆法、色彩和氣韻都出乎我的預料。最打動我的,是他的作品傳達出的那種“隨性”之感,少許“經營”,少許“程式”,多的是“自由”和“自在”,而這種“自由”和“自在”恰是一個創作者對“本我”和“真我”真誠表達。這種怡然自得的創作狀態和生活狀態真是讓人羨慕不已,這種被藝術和美浸潤的人生更是令人神往。 “怡然”而后“自得”,當保國先生的全部人生都被美的藝術所包圍,甚至逐漸交融為一體的時候,他開始了從傳播“美”到生產“美”的嘗試。德國詩人西奧多·克爾納在《遺稿詩集》有這樣一句話:“美,是從生命內部射出的光芒。”在我看來,美更像是一種擁有磁性的光。當你對某種內在的美產生強烈感受的時候,說明你找到了屬于你或者適合你的美——這是求“真”的過程。而當你有足夠長的時間接受這種美的洗禮,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也許會擁有了生產這種美的追求——這是求“善”的過程。保國先生或許正是長期被其收藏的名家精品的美所映照,“生產美”的理想逐漸滲透到他的生命里,數十年的浸潤,而后開始創作,其作品中能夠蘊含美的韻律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代美學家朱光潛認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意”是意思的“意”,“象”是形象的“象”,保國先生或許正是試圖通過荷花的“象”表達胸中之“意”。在他的“意象”之美中又吸收了當代審美的特點,荷瓣不見線條細節塑造,荷葉也沒有刻意的勾勒塑形,不重視具體細節的刻畫,而是強調整體造型和輪廓特征的表現。設色平涂不同的灰度,大面積流動的筆觸,有時候產生宏大的氣勢,有時候又綿柔回環。濃墨中疊加色彩,呈現出理性光影的繪畫表現,時而殘葉輕盈,時而光色迷離。這種情趣化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朱光潛在《詩論》中的表述 :“詩與畫同是藝術,而藝術都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詩,徒有意象也不能成畫。情趣與意象相契合融化,詩從此出,畫也從此出。” 縱觀吳保國的荷花創作可以發現,他的作品更注重“意”的表達,這并不是對于“象”的缺失,而是結合自身的體驗和理解對于荷的生命進行一種更富有深度的重構。這種深度的重構可以給意境以更加豐富的表達空間,而大面積的灰、黃設色,恰恰給予觀者以更為寬闊的想象“留白”。在同一幅作品中,隨著觀看時長的推移、角度的變化,甚至可以品味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可以說吳保國賦予了這些“荷”新的存在意義。 吳保國作品 ▲ 此岸 33cm×34cm ▲ 還似少年歌舞地 68cm×136cm ▲ 混沌無際長日月 34cm×69cm ▲ 留得一角水映天55cm×80cm ▲ 怦然風荷舉 31cm×31cm ▲ 片段之二 45cm×35cm ▲ 片段之一 35cm×34cm ▲ 如荷究竟 68cm×136cm ▲ 聽雨 46cm×34cm ▲ 葉密不礙新蓮出 43cm×54cm ▲ 一葉一如來 34cm×30cm ▲ 圓滿纖塵凈 55cm×80cm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