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古代音樂舞蹈陶俑復制作品巡展》于2021年4月17日下午在首都北京炎黃藝術館隆重開幕。 展覽共展出中國古代自戰國至明代2000多年間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音樂舞蹈陶俑復制品104件套、354人偶。 俑是中國古代社會替代活人殉葬的物品,多以人物、動物形象出現,且多為陶質,以真實直觀的形象將中國古代社會風貌、人物百態、生活場景生動再現。他們飽含史料價值,是一部形象的中國社會通史,成為人們了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其中的音樂舞蹈類陶俑更以其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面貌獨樹一幟。這次展覽的作品中,有集音樂舞蹈雜耍為一體、熱鬧非凡的漢代雜耍舞俑;動作夸張、活力四射的說書俑;有粗獷豪放的南北朝時期的騎馬吹角俑;華麗多姿、場面壯觀的唐代宴樂舞俑;胡人舞俑、霓裳羽衣舞俑;還有元代表現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胡人騎駝擊鼓俑等。它們熱烈奔放、造型生動、特色鮮明,其迥然不同的藝術風格,表現出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生動地勾畫出中國古代樂舞在2000多年發展過程中的演進軌跡,體現了一種整體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 由于現存于世的中國各時代樂舞俑分散在國內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有的已毀損消失,真的文物已無法匯集一處,為展現古代陶俑藝術整體風貌,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副研究員,文物復制專家王倩女士將自己幾十年心血收集的各時代音樂舞蹈陶俑圖片資料,匯集一起,與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雕塑家石村教授及其培養的雕塑專業的碩士博士們,以及王倩的弟子女兒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實力強大的專家陶俑復制團隊。石村、王倩兩位項目主持人懷著研究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心愿和社會責任感,在西安美術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申請到了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開始了這一宏大艱巨的中國古代音樂舞蹈陶俑的復制工程。 陶俑復制是一個復雜的系列工程,任務十分艱巨,項目組成員在石村、王倩兩位專家的主持和帶領指導下,共同努力,歷時數年,終于使這2000多年歷史中的100余件套、300余人物、巨大陣容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代樂舞陶俑復制品整體呈現在了人們面前,展示了一個時代曾經的盛世華章,再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輝煌,展覽場面氣勢宏偉,譽為壯觀。 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宋曉峰;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任、著名雕塑家孫偉;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學術部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盧瑩;中國美術館學術理論部主任、研究員徐沛君;北京舞蹈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金浩教授等,以及首都各藝術專業團體的相關專家與聞訊而來的社會各界人士150余人共同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本項目主持人之一的石村教授主持。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先生受邀專程前來參觀了展覽。 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宋曉峰教授致辭,對項目團隊的主持人和團隊的成員們,為此項目的完成付出的艱辛勞動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充分的肯定,并對此項目的社會意義和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意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代表學院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親切的問候,對所有來賓和所有關心支持本項目的朋友們表示感謝。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任、著名雕塑家孫偉先生;中國延安文藝學會文化創業中心主任、音樂家劉欣欣先生分別致辭。嘉賓們對項目完成的效果、規模和社會的價值各個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本項目主持人之一,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王倩女士代表項目組在開幕式上講話,她講述了項目的緣起和項目實施整體過程并表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和自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石村教授代表項目組全體成員對支持本項目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朋友,以及給予本項目實施和展覽提供了支持幫助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開幕式結束后,專家、學者們舉行了學術研討會,他們是: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學術部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盧瑩;中國延安文藝學會文化創業中心主任、音樂家劉欣欣;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中國服務設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鄒峰;中國美術館修復部主任、研究員徐沛君;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雕塑》執行主編、美術史論家宋偉光;《雕塑》雜志主編、著名雕塑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朱尚熹;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史論家張亞莎;北京舞蹈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金浩、天津科技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新沂;國家大劇院修復部主任、研究員劉欲曉;中國美術館民間美術部副研究員王偉;北京舞蹈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杜樂; 北方工業大學教授喬遷;公共藝術雜志編委會主任文山;原《工人日報》總編陳幼民等。西安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張西昌主持了本次研討會。專家們一致對本次展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本項目呈現的藝術水平和社會意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