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江南好景正盛之時,“好古樂道——文蔚書畫藝術展”即將于5月22日在富春江畔的富春山居度假村盛大開幕。由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主辦,富春山居度假村承辦的此次畫展,是畫家文蔚繼“文心蔚然”、“承平致遠”兩大系列藝術展之后,在2022年面向廣大書畫藝術愛好者新近推出的個人藝術大展。本此展覽,將呈現文蔚創作的近百幅書畫藝術精品,其中既有最能展現她不凡氣度和創作實力的巨幅山水,又有富于現代氣息、抒發女性情懷的仕女畫作,還有能夠體現其深厚才學和傳統藝術功底的書法佳作,可謂墨彩萬般,美不勝收。 文蔚現為故宮學院中國畫研究院秘書長,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兼職教授,經由多年耕耘,她在秉承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銳意突破,以深厚的國學修養,高度的藝術敏感,找尋到了專屬自己的為藝之道,并在寫意山水、仕女和書法等方面均取得了較高的造詣。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在欣賞文蔚書畫創作之后,曾特書“好古樂道”四字,以之為對文蔚為藝之道的評定與贊許。 ![]() 《風暖染山溪有色》 好古敏求修文心 文蔚為藝,由“古”入手,從早期恬淡無欲、以水墨勾描的古典仕女,到如今充滿時代人文氣息、設色清麗的洵美佳人;從勾描工細的小景山水,到水墨淋漓的大寫意巨幅,皆顯示出她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對傳統書畫筆墨技法、審美格調、文化意境的純熟把握。而這些,無一離不開她數十年如一日般對“古”的喜好與深研,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心慧性。 文蔚與書畫藝術的結緣,來自于其家族對詩書禮樂的傳承。早在孩童時期,文蔚便在父親的教誨下,誦讀經典,執筆丹青。或許是強大的文化基因使然,年幼的她在面對艱澀難懂的古文和日復一日的臨摹勾寫時,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厭倦,反而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與耐心。從那時開始,性格恬淡的文蔚便過上了詩畫相伴的生活,蘊集中華文化精華的詩詞歌賦、經世文章、先賢畫跡也在不斷的研習和體悟下融入心中,成為她不可磨滅的文化底色。文蔚的老師、著名畫家崔如琢先生曾在文章中寫道:“在我的學生里,乃至當今畫壇,沒有人能像文蔚那樣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能夠通篇背誦《道德經》、《千字文》、《書譜》這樣的文化典籍。” 在國學的滋養下,本就性格簡靜的文蔚擁有了淡定從容、清雅素樸的文人氣質和能夠體悟萬方、感念至真至性的審美能力。這讓她的畫作既具有格調高蹈的文人氣息,也能緊跟時代、抒寫當下的風物人情,并在這之中,展現她心靈世界的自由與力量。 ![]() 《繪予卿心繡錦絳》 筆墨載道任天然 幾十年的好古敏求,讓文蔚深諳中華文脈正源和中國書畫傳統,將之投于藝術創作,遂而得償隨心所欲之樂道之感。 文蔚為藝,極擅取用國學經典中的智慧。比如《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觀點,便被她運用在藝術創作中。在她看來,要想在藝術上“有所為”,需要首先做到“無為”,這里的“無為”并非是不作為,而是以退為進,盡量將那股柔和的力量,凝聚心間,要能夠先“收回來”,再“打出去”。 ![]() 《春暉》 欣賞文蔚之畫,這股“柔和的力量”可謂無處不在,她的山水創作看似馥郁潤澤,卻通過高遠宏闊的構圖,濃淡交融的墨色,給人以偉岸永恒的正氣之感。她筆下的仕女亦是如此,雖面貌姣好,身形柔美,卻經由清澈堅定的目光,富于生命律動的姿態,將女性內在的精神力量抒發得淋漓盡致。 在文蔚看來,中國畫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與中國傳統文化休戚相關,其一切技法的形成和運用皆以中國古典哲學中的“道”為內在依據。中國傳統畫論即有“畫道直通宇宙自然之道”的論述。因此,作為中國畫創作者,必須在深入傳統經典的基礎上,將哲學之“道”化用為畫中之道。惟其如此,方可讓中國畫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 《萬里雪飄》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雜糅了儒、釋、道三家思想,因此,關于“道”的概念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比如,道家的老子認為,“道”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是為“道法自然”。與之相合,進行中國畫創作需要強調“當法自然”、“心師造化”;儒家論“道”,以人道為重,孔子有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由此討論藝術創作,則提出了教化說、中和說、文質說、養氣說、立身說等要求;佛家禪宗說“道”,認為“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六祖壇經》)”,意思是“道”就是得道、得法,或者說是覺悟,要想得到“道”需要不執著于法相,要“心不住法”。以這一思想作畫,強調繪畫者要超越物象和技法的束縛,追求深層次的意境,也就是佛家所言的“禪境”,是為“畫中無禪,惟畫通禪。” 考量文蔚的為藝之道,可謂將上述三家之思想融會貫通,已達筆墨載道,物我兩化的境界,體現出人格與生命水乳交融的藝術品質。 ![]() 《新富春山居圖》 在文蔚看來,創作山水畫既可以“取法自然”,與天地山川進行交流,也能通過畫筆與先賢筆談心會、論道紙絹。在新近創作的《新富春山居圖》中,文蔚便與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創作者、“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在此作中,文蔚一方面取法黃公望原作的構圖布景、筆法施墨,描繪了一幅與《富春山居圖》具有同樣文化意境的畫作。一方面,又通過自己的理解,賦予了“富春山居”新的審美視角和文化內涵。比如,她一改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樹木的蕭散孤峭,在《新富春山居圖》畫中的江岸上依次描繪了數十顆枝葉繁茂、正值盛期的樹木,以前景濃淡交融,濕潤蔥郁的墨色,與遠景青黛色的遠山相互呼應,并與中景長披麻皴描繪的通透山巒,形成了一定的視覺對比。這樣構圖與筆墨設計,既有效延申了觀者的視覺空間,又將陰陽互存互生的道家哲學觀念融入畫中。當為以畫論道,深得中華文化之真味。 ![]() 《峭壁層崖翠色寒》 在新作《峭壁層崖翠色寒》中,文蔚描繪了一幅壯闊的山川景觀。畫中近景濃墨施染的危崖與中景淡墨繪就的堂堂的大山奇正相合,以具有客觀永恒之感的天地之境,給予觀者正氣浩蕩的審美感受。此畫作的構圖,既有取用北宋山水的印記,又有文蔚寫生蜀地名山的影像,將師法自然與師法傳統進行了恰當的融合。同時,畫中筆墨從容不迫,多有一氣呵成之感,可見文蔚在創作時已然成竹在胸,心無所滯,進入了藝術創作時的絕佳狀態。 ![]() 《九萬里風鵬正舉》 文蔚擅畫巨幅大寫意山水,這在女性畫家中極為少見。繼去年引起畫壇矚目的《守得云開見月明》之后,文蔚近期又創作了巨幅畫作《九萬里風鵬正舉》,此作取用李清照之詞意,在縱幅畫卷上以更為恣肆的筆墨,描繪了風動林間、氣蕩山巔的豪放之景,在不拘于中國畫筆墨成法的基礎上,將自然之景進行了藝術升華,從而提升了畫作的藝術表現力。繪制巨幅山水,非有大胸襟者不可達成。欣賞這幅《九萬里風鵬正舉》足可見文蔚內心之氣象,亦足見她對中華文脈正源和中國畫傳統的深入理解與完美抒寫。 ![]() 《紅柿滿枝》 與描繪自然天地之景,一任性情的寫意山水不同,文蔚在仕女畫中將藝術視角轉向了世間人情,通過對不同姿態女子的描繪,展現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與贊美。在新作《紅柿滿枝》中,一位衣著素雅的女子在累累紅柿下持書而立,她眉目含笑,神情輕松,似在感受秋實之樂,又像在為心中默念的佳句暗自欣喜。美好的畫面,讓觀者一見傾心,二見留情。在此作中,文蔚一方面通過女子的俏麗身姿和自如神態,展現了當代女性的自信自立。另一方面,又通過對女子表情的準確把握,將美好女性的知書守禮、性情天然,詮釋得恰到好處。 一端是磅礴的大寫意山水畫,一端是細膩入微的仕女畫,游走于中國畫兩端的文蔚已在自己藝術天地創制了專屬個人的藝術語言和創作觀念。與此同時,好古樂道的文蔚也以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在中國畫的傳承與創新的命題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賦予了當代中國畫創作的新生命與活力,而她也由此成為倍受畫壇期許、承載中國畫未來的的當代名家之一。 ![]() 《云開心浩瀚》 文蔚的作品在海內外藝術品市場上頗受歡迎,在中國嘉德、北京保利、香港保利、北京翰海、西泠拍賣等國內拍賣會上屢創佳績。2014年至今,應中國文化發展藝術促進會邀請,在全國舉辦“文心蔚然--文蔚書畫藝術展”巡展,并已在北京、天津、杭州(七次)、無錫、銀川、深圳、香港、上海、廣州等地成功舉辦,獲得廣泛好評,引起藝術創作界和收藏界高度關注。2021年,推出承平致遠——文蔚書畫藝術展展覽,并先后于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浙江展覽館、貴陽美術館、江西省美術館隆重舉辦。2022年元旦期間,于北京榮寶齋舉辦“遠春流玉——文蔚書畫迎春展”。經由常年來在書畫藝術上的不懈探索和各界人士的推重,文蔚之畫名已然傳揚四方,被業界譽為最具收藏價值的當代藝術名家。 ![]() 《玉蕊初萌一樹花》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