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陳家泠先生的學生,至今已52年(自1970年上海美專始),與陳家泠亦師亦友亦如家人,并為我所尊敬,所信任,所親近。 陳先生常常講: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就是為他所寫的,因為“白日依山盡”就是他現在身體狀態,太陽快要下山了,“黃河入海流”講的是他思想境界與藝術成就猶如小河匯入江河大海中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一種辯證法與相對論,只有不斷攀登,才能夠看到太陽下山的時間越長,所以他尤為珍惜當下,感恩時代。 ![]() 陳先生身上有一股韌勁,他曾經從上海步行到井岡山、韶山。他登山時是見洞就鉆,有縫必探,一定要攀登上山頂為止。2015年因畫畫登高,不幸摔倒,股骨骨折。傷情剛好,2016年的新年第一天他就上了杭州的蓮花峰、飛來峰,為創作G20西湖景色收集速寫素材。 ![]() 陳先生畫瓷很多,可精品卻不多,為了國家博物館第二次大展,他在景德鎮整整一年,畫了40只大缸(每個缸1.5噸、直徑1.4米、高1.5米),最后僅保留了五分之一,其中四只缸被國家博物館收為館藏。他說:精品的背后是無數的廢品。 ![]() 陳先生畫梅,緣于央視的活動,用梅花精神來激勵冬奧會運動員,效果很好。實際上,早在2014、2015年,他就到了杭州靈山、超山、浙江天臺畫了無數梅花的速寫資料。上海疫情期間,他“閉門思過”即:思昨天、思今天、思明天,用了152天,從古到今對梅花做了深入的研究,畫了100幅梅花字畫作品,今天恰逢上海大學建校百年,百幅梅花作品又有了他在上大校園的梅花故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他的人生寫照,也是與上大百年師生的共勉。 ![]() ![]() 我用了近20年時間,全程跟蹤、記錄了老師,親歷了他從"繪畫當隨時代到引領時代"的藝術發展過程,其實攝影是我的第二專業。我還用攝影拍攝了全世界80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與第一夫人,拍攝了四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上海主要活動,為中國改革發展留下了寶貴歷史資料。老師的數據庫里有無數照片、視頻、錄音,巨大的數據庫里都是老師對藝術的孜孜追求和對藝術創新的當代記錄,希望大家能從展覽中得到感受。 ![]() 謹以此,獻給陳家泠教授!獻給上大全體師生! 許根順 2022年9月23日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